2021-10-14 11:39:09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回顧了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指出了開創(chuàng)未來的“九個必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催人奮進,通篇充滿了歷史的縱深感,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是我們總結黨百年奮斗輝煌歷程的經典政治文獻,是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政治綱領,顯示出強大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基本經驗,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根基,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壯大的精神密碼。全黨要繼續(xù)弘揚光榮傳統、賡續(xù)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初心使命是共產黨人的永恒主題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表現在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斗;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表現在為建立、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表現為“敢教日月換新天”,勇敢闖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膽識和魄力;在新時代,表現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而努力奮斗。人無信不立,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政黨也是如此,有了統一且堅定的理想信念,組織才有組織力和號召力,才能確保組織里的同志志不改、道不變,也才能確保組織的路線正確、目標達成。100年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100年來,也正是這個理想,讓中國共產黨越過一個個激流險灘、高山險峰,取得了不朽功勛。
初心使命是共產黨人的永恒主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奮斗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擔負時代和歷史重任的現實需要。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在這三大歷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100年歷史的主題主線,就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都是為了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00年來,正是因為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用行動踐初心、以生命赴使命,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堅持
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斗爭年代,兩萬五千里長征,越高山峻嶺,跨激流險灘,翻雪山過草地;曾經的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派、日本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都是全方位領先我們的敵對力量、強大敵人,他們不可一世,武裝到牙齒,但最終也被中國共產黨和偉大的中國人民打敗。新中國成立后,山河百廢待興,建設一個新中國,任務是極端艱巨的。我們黨迎難而上,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擺脫貧困、追趕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結束長期封閉狀態(tài)后,我們很快意識到和世界的差距很大。中國如何擺脫落后的狀態(tài),趕上時代,是當時的共產黨人思考的最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基本國情,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擔當,提出并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前,我們的發(fā)展內外部環(huán)境紛繁復雜,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前所未有,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 2020年經濟正增長,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克服難關、戰(zhàn)勝挑戰(zhàn),化解風險、摧毀敵人的關鍵,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怕一切艱難困苦,不畏任何強大敵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
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堅持。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至上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堅持。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價值選擇,秉持“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贏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中國共產黨把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作為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努力落實人民主體地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權力,實現人民利益;把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黨的工作成敗得失的價值標準;與人民同甘共苦、命運與共,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是共產黨人生存之本,是共產黨人優(yōu)良的傳統作風。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人民的真心擁護、人民的堅決支持,是黨的事業(yè)成功的關鍵。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實現中國社會巨大進步,使中華民族命運根本改變,本身就是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斗的結果。人民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無堅不摧的力量;人民是黨不斷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人民是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
從四個方面落實和踐行好偉大建黨精神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原鄉(xiāng)。當前,我國踏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定不移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fā)揚光大,以偉大建黨精神指導工作,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解決新問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走好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努力創(chuàng)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作為高等學校,要從四個方面落實和踐行好偉大建黨精神。
一是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上狠著力。中國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學校所有工作的基本遵循,立德樹人是學校的立身之本。要堅守政治定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要在強化黨的領導上下功夫。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突出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堅決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使學校黨委切實承擔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充分發(fā)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作用。要在強化“四個自信”上下功夫。道路自信源于歷史必然,理論自信源于理論科學,制度自信源于制度優(yōu)勢,文化自信源于傳統光榮。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動形成與學校精神相契合的優(yōu)良風尚。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功能,充分挖掘學校的精神,把堅持“四個自信”落實到傳承和弘揚學校光榮傳統中,落實到學校改革建設發(fā)展中,落實到教學、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yè)。要堅決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把旗幟高高舉起來,把責任層層壓下去,牢牢掌握黨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
二是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彰顯初心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就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作為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有鮮明政治屬性,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努力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更多學生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三是在艱苦奮斗、無畏擔當中錘煉斗爭本領。當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敵對勢力從未停止對我們進行滲透,意識形態(tài)等領域的斗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要注意各種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帶來的政治風險,西方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帶來的經濟風險,各種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加緊活動帶來的安全風險。
要毫不動搖加強黨的建設。沒有一流的黨建,就沒有一流的大學。高校黨員數量龐大,基層黨組織集中,知識分子思想活躍,黨建工作體量大、類型多、對象特殊。要站在厚植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高度,準確把握高校黨建工作的特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解決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弱化問題,提高黨建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嚴肅高校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匡正選人用人風氣,解決師德師風問題。以優(yōu)良的黨風帶動校風教風學風,營造高校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打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huán)境。要旗幟鮮明強化斗爭精神。要樹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鮮明導向,引導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保持錚錚鐵骨,保持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jié)、操守、膽魄。組織部門要把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作為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作為考核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方面,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作為管理干部的重要約束,作為樹立標桿典型的重要條件。要慎之又慎增強風險意識。要保持政治定力,堅定必勝信念,增強風險意識、底線思維,不斷提高防范風險、抵御風險的能力,做好熱點問題、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夯實永遠奮斗的信仰基石,把不懈奮斗、永遠奮斗的政治品格發(fā)揚光大。
四是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征程中立新功。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等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等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當前,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加速實施,對加快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受教育水平提出新要求,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高等教育的期待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走適合自己的教育發(fā)展道路,這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內在要求。要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力爭在關鍵領域和重要環(huán)節(jié)取得突破性進展,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綜合改革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創(chuàng)新和于法有據相結合,四梁八柱的改革框架搭建起來,推動改革紅利不斷顯現。要切實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聚焦重大現實問題,致力于提出解決世界性問題和我國改革發(fā)展現實問題的有效中國方案;從我國改革發(fā)展實踐中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本文為2019年度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項目編號:19LLZD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何秀超: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原載2021年第15/16期《中國高等教育》雜志
作者:何秀超